2013公民社會組織發展效能東北亞區域年會暨培訓工作坊活動成果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ID)及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了讓國人對於國際援助及發展工作全球及區域的最新潮流及趨勢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針對NGO工作者進行能力建構,深入剖析當前全球公民社會組織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發展效能(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培力台灣NGOs自我檢視國內及海外服務工作及方案之效能,並結合以人權為基礎的發展觀以及性別平等的概念,提升國際發展計畫執行的實質效益及影響力,於2013年12月13至15日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共同辦理之‘2013 CSO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Northeast Asia Meeting and Workshop on Istanbul Principles’。

  本次會議共有來自五個國家、12位外國貴賓與會,共計將近一百位國內外NGO工作者參加;外國貴賓包括CSO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CPDE)東北亞區域重要平台組織代表與會:日本Japan NGO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JANIC)理事長Ohashi Masaaki、韓國Korea NGO Council on Overseas Cooperation (KCOC)和Korea Civil Society Forum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KoFID)代表Fr. Augustine Minn及Youngsook Cho、蒙古Center for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CHRD) 理事長Urantsooj Gombosuren、CPDE全球理事會主席Antonio Tujan、CPDE亞太區域秘書處聯絡人Erin Palomares、美國Mercy Corps東亞夥伴關係主任Randy Martin、日本JANIC援助效能政策顧問Akio Takayanagi、JANIC研究及倡議組Kanako Sugimoto、Kansai NGO Council顧問Akio Kawamura、名古屋NGO中心理事Takahiro Nakashima、蒙古Consumer Foundation會長Gotov Oyuntuya共11名國外講者與會。與會人員主要為台灣NGO實務工作者、大專院校教師及學生,足見國人對於台灣NGOs如何跟上國際發展潮流,以及提升從事國際援助及發展效能之議題相當重視。

本次活動最大的成果效益為提升台灣對於國際發展潮流趨勢之認識,強化東北亞區域串聯,及擴展國際連結。

(一)  有效串聯亞洲或其他區域關注發展工作的NGOs及NGO平台組織:

    本次會議中達成決議,以Taiwan AID名義加入CPDE NEA Sub-Region,與日本、韓國、蒙古及中國NGO平台組織,進行實質交流及議題串聯。參與跨國平台組織的網絡,除了可以了解各國NGO Platforms的工作成果,Taiwan AID亦必須梳理自身作為讓各國了解台灣公民社會及Taiwan AID發展現況的機會,並從中學習其他組織的經驗作為往後規劃組織方向參考依據。

    藉由台灣的NGO平台,持續對外連結,與國內外、區域及國際之NGO平台組織有效串聯及接軌,建立實質的夥伴關係,即時將資訊對外發送及對內回報,做為內部整合之參考。

    (二)   引進國際公民社會關注議題,達到資訊及知識交流:

    Taiwan AID先前透過美、日、韓等公民社會平台組織的引介,得以更深入了解發展效能相關之重要國際潮流與趨勢,主要與OECD針對援助有效性(Aid Effectiveness)所舉辦的四屆高階論壇,以及公民社會的回應與行動有關,從2003年的羅馬宣言、2005年的巴黎宣言、2008年的阿克拉行動議程,以及2011年的釜山宣言。一路走來,公民社會組織的參與從原先只能受邀與會,演進到協助籌備會議,並於2011年會中,共同與OECD、UNDP及各國政府代表協商宣言內容,足見公民社會組織的能量獲得重視,對於國際發展政策的影響力日漸增加,希望未來可以引進相關的知識、知能、資訊、技術及經驗,落實到聯盟成員的海外援助發展方案之中。

    藉由辦理本次區域年會及培訓工作坊,得以將重要國際發展相關研究、文章及政策分析彙整成冊,並將相關資訊公告於Taiwan AID網站上,以即時傳送予會員團體,讓更多組織及社會大眾掌握國際發展相關新知,特別是近期國際間熱烈討論之2015年後發展議程。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但藉由參與討論這些當前最新、最迫切的議題,避免被排除在這股潮流中,比政府更先一步了解這些趨勢,作為將來倡議海外援助政策的利基。

(三)  強化台灣NGO工作者「發展效能」之能力建構:

    Taiwan AID也觀察到台灣的NGO通常缺乏對NGO的整體知識的了解,而且對國際議題較陌生,台灣NGOs的國際參與仍停留在「參與」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由於語言隔閡、以及組織能力相對不足,使我國一般民眾對於參與國際議題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本次Taiwan AID大部分會員團體皆派員與會,除了鼓勵成員應致力於針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更期透過資訊交換及經驗交流,以「發展效能」為主軸辦理跨組織、跨部門的培訓。不只培力組織核心成員,更著力於會員團體海外援助之能力建構,強化台灣NGOs從事國際發展及援助工作能量。

(四)  向政府在「國際援助與發展」工作上提出政策建議:

    巴黎宣言的通過影響各國對援助效果日益重視,促成其重新審視與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並致力於進一步提高援助之透明度,以及增強國際援助機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2011年的釜山會議再次重申發展效能對於發展工作的重要性。

    Taiwan AID作為集合俱豐富的國際發展及援助工作經驗的NGO平台,藉由辦理本次會議,有機會與外交部針對跨國服務工作面臨諸多的挑戰及困境進行溝通對話,整理平台之國際工作交流經驗資料向政府建言,讓台灣的援外政策更完善、法令對從事海外援助的NGOs更友善。

(五)  發表「台北宣言」,展現東北亞公民社會組織的活力:

東北亞區域與會代表共同草擬、討論、形成共識,完成本次會議結論「台北宣言」,將納入CPDE區域活動報告之中,讓台灣及東北亞區域公民社會組織的能量及活力得以展現於全球公民社會脈絡之中,同時強化台灣與東北亞各國CSOs的實質交流及連結。

  • 左上:與會者依據自身組織經驗進行伊斯坦堡原則自我檢測
  • 左下:日本名古屋NGO中心代表Takahiro Nakashima分享以伊斯坦堡原則檢視Asian Health Institute運作的經驗
  • 右上:日本JANIC代表Kanako Sugimoto分享JANIC在日本倡導伊斯坦堡原則及發展效能相關議題的經驗與成果
  • 右下:CPDE全球理事會主席Tony Tujan強調公民社會組織的責信對於促進發展合作及效能的重要性

分類: